在合理成橋狀態(tài)設計法中,恒載效應也存在變異(如來自梁體超重、鋪裝超厚),在節(jié)段懸臂施工橋梁中,一期恒載在梁體根部截面產(chǎn)生很大的負彎矩,而在跨中截面幾乎不產(chǎn)生彎矩;二期恒載對根部截面的彎矩貢獻比一期恒載小,但對跨中截面彎矩影響大一期恒載與二期恒載的變異對不同部位影響程度不一致,故采用預應力平衡恒載時,一期恒載與二期恒載需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部位選取不同的平衡系數(shù)。
對于大跨度混凝土梁橋,普遍認為恒載遠大于活載,但是,仔細分析活載的作用,會發(fā)現(xiàn)這一認識并不完全正確。實際上活載與恒載效應的比值,沿橋跨分布是不一樣的。以三跨誶續(xù)梁為例,根部活載彎矩與恒載彎矩相比很小,在大跨度時有時不足10%。但在跨中區(qū)段活載比例很大,在恒載零彎矩處,梁體只承受活載的作用,在跨中(0.2-0.4)L范圍內(nèi),活載彎矩也接近或大于恒載彎矩;同時在跨中(0.2-0.5)乙范圍內(nèi)的活載應力幅度,已經(jīng)達到或超過恒載與預應力引起的梁體應力水平的一半。
可見,活載與恒載的效應比值沿橋跨分布不均勻,在跨中區(qū)段,活載效應較大,而這一區(qū)段的梁體剛度又小于根部,對活載比較敏感。故在預應力設計中,必須針對不同的部位,選取不同的活載效應平衡系數(shù)。在跨中區(qū)段,預應力應該平衡更多比例的活載。
溫度作用對于大跨度混凝土梁橋不可忽略。梯度升溫在跨中區(qū)段產(chǎn)生的正彎矩與活載彎矩相近,需用跨中合龍束去平衡。梯度降溫產(chǎn)生的負彎矩值是梯度升溫產(chǎn)生正彎矩值的一半,對梁體根部不利,需用懸臂束去平衡。所以,采用預應力平衡溫度荷載時,應針對不同部位選取不同的平衡系數(shù)。
在計算出截面的設計彎矩之后,可得到跨中和梁體根部截面所需施加的預應力大小,從而得到預應力筋的配置數(shù)量。
跨中合龍束在張拉時橋梁已成為超靜定結構,因此,張拉合龍束會產(chǎn)生次彎矩對于梁體根部截面有利,但在跨中截面與其初彎矩方向相反,即降低了合龍束的使用效率。合龍束的效率系數(shù),對于邊跨合龍束可大致取0.95,中跨合龍束可大致取0.25—0.5。在得到滿足合理成橋狀態(tài)的預應力用量后,再結合運營階段和施工階段的控制條件,以及局部應力的驗算,即可完成預應力配筋設計。
文章出自橋梁動靜載荷試驗m.sassysouthernmamas.com,轉載請注明。